糧倉充盈是一件美好的事,人類從農業(yè)社會開始,大部份的時間都在為五谷豐登而努力。所謂"積谷防饑",庫存愈多愈好的觀念一直深藏人心。那么,作為企業(yè)應該如何來提升庫存管理?企業(yè)的庫存,是不是越多越好,多多益善呢?然而每個企業(yè)的實際倉儲空間卻是有限的,如何能解決倉庫用地有限與不斷增長的貨物存儲需求間的矛盾?下面貨架廠家賽維從倉庫分類管理上做一個闡述:
傳統管理倉庫的現狀:
1.倉庫越便宜越好,許多經銷商倉庫往往都選擇在工廠的舊廠房或是舊倉庫,很少有愿意去讓專業(yè)人員設計立體倉庫或者移動倉庫。
2.倉庫的多功能合一,倉庫也是車庫甚至是員工的宿舍。
3.倉庫的多功能也混雜其中。
4.損耗商品多,且沒有進行集中妥善存放。
5.條塊管理不清晰,產品未曾實現分區(qū)管理。
6.商品疊放不規(guī)范,往往是貨箱上下不齊,上面向左歪或是向右歪,底下的箱子可能已經壓變形了。
7.貨堆上看不到貨卡,倉庫內的管理帳目簡單。
8.防盜,防火,防鼠。防潮措施不到位,很少考慮貨品之間的質量影響問題。
9.很少考慮倉庫內的清潔衛(wèi)生。
這些混亂的管理方式給經銷商帶來的弊端是明顯的,首先是商品的損耗大,商品難以做到先進先出,出貨速度和效率也就難以保證,對業(yè)務工作難免有影響,倉庫的有效使用率有限,且隱形費用增大,這又導致倉庫的使用成本上升,還有一點的是,倉庫的混亂局面非常影響經銷商的公司形象,現在廠家的市場開發(fā)代表一般都是看經銷商的辦公營業(yè)場地,其次就是要看經銷商的倉庫。
用ABC分類法能很好地幫助經銷商管理庫存。
何為ABC分類法?
ABC分類法(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) ,全稱應為ABC分類庫存控制法。它與我們常說的“二八法則”有類似之處。是經過研究分析后,將“關鍵的少數”找出來,管理,關鍵的少數就是A類,剩下的是“一般的大多數”,分為B類、C類。把主要精力放在A類產品上,能夠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如何分類?
根據存貨的程度把存貨歸為A、B、C三類:
A類物品,品種比例占比很小;但年消耗的金額比例比重較大,是關鍵的少數,需要管理。
B類物品,品種比例較少;年消耗的金額比例約較大,品種比例與金額比例基本持平,常規(guī)管理即可。
C類物品,品種比例在較大;但年消耗的金額比例較小,此類物品數量多,占用了大量管理成本,但年消耗的金額很小,只需一般管理即可。
如何管理A、B、C類不同物品
A類產品:
◆ 管理方式:盡量將庫存壓縮低(當然季節(jié)儲備和漲價前的儲備是不可避免的),提高資金周轉率,能夠使庫存保持好的有效期,能夠降低倉儲管理費用。
◆ 訂貨方式:根據庫存量與目標庫存量的差額定期訂貨。小批量、多批次按需儲存,在降低庫存的前提下,保證供給。
◆ 產品位置:臨近進出口的好位置,便于搬運。
◆ 檢查方式:每天檢查,詳細統計。
B類產品:
◆ 管理方式:按銷量大小隨時調整策略,控制存量。
◆ 訂貨方式:當庫存達到低庫存量時,按量訂貨。
◆ 產品位置:倉庫的次佳位置。
◆ 檢查方式:每周檢查,按品種統計。
C類產品:
◆ 管理方式:采用“雙堆法”,將產品分為兩堆,一堆為經常庫存,供日常發(fā)貨之用;另一堆為訂貨庫存,單獨存放。經常庫存用完后,從訂貨庫存儲備物資。這樣可以減少盤點庫存的次數,節(jié)省精力。
◆ 訂貨方式:可以大量采購,爭取價格上的優(yōu)勢,節(jié)省費用。
◆ 產品位置:倉庫的相對較差位置。
◆ 檢查方式:每月或季度檢查,按總金額統計。
俗話說“撿了芝麻,丟了西瓜”。在管理倉庫的時候,拿出主要精力處理主要事情,不是說不去管理B類、C類的產品,在B類、C類產品中也有相對重要和次要的產品,可以循環(huán)使用ABC分類法進行分類管理,有利于減少庫存,節(jié)約管理費用,從而降低管理成本。
倉庫貨物分類管理有了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,你還怕倉庫雜亂無章么?